菜单
研究观点
投资备忘录 : 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决策模型?

投资备忘录 : 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决策模型?















导读投资最重要的环节是决策。决策质量的高低,短期决定了投资成绩,长期决定了一家投资机构的核心能力。决策模型,是指根据过往决策经历做归纳总结或者根据演绎法做逻辑推演之后,把决策本质提炼,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清单化模型。决策模型告诉我们,如果再遇到类似投资决策疑问,就迅速引用决策模型来对比,并进行判断后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决策模型也需要持续优化、修补,以使得决策质量的持续提高

决策模型可以分为“公共决策模型”和“个性决策模型”。前者是指经过一些数学家、统计学专家等反复实践、研究论证,能应用于某一类决策,并且广为传播成为近乎于公式的一种模型;后者是指投资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来应用于自身的个性化投资决策模型。鉴于决策模型是如此重要,本文尝试着对决策模型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兹备忘

01

为什么要归纳总结决策模型?决策模型解决什么问题?


1、决策模型,便于把偶然决策转换为长期持续的高质量决策。投资如果是一件偶然性事件,当然无需归纳总结。但是,如果把投资作为一件终身事业去规划,我们就必须把这件事的核心要素、因果关系、成功概率、失败损失等关键点去做研究,并做归纳总结,便于形成可执行策略,把大脑的灵光一现转换成操作清单,把个人能力形成团队能力,最终能够持续复制,绵绵不绝。

2、决策模型,便于团队落实投资策略时做参考。任何时候,高质量的投资决策,都取决于相对高质量的项目源。有了投资决策模型,团队同事更加便于寻找更优质的项目。决策模型就是项目源指引,能指引团队根据决策模型源源不断的提供较为匹配的项目源。

3、决策模型,解决了决策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的问题。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个投资机构的核心能力。如果不能归纳总结决策模型,就会陷入“一切都在心中”“尽在不言中”的尬局。而“尽在心中”的决策模式,既无归纳总结,也无文字呈现,最终可能会“选择性遗忘”,更加无法持续提升决策质量。

02
公共决策模型的介绍


本文说的公共决策模型,是指经过一些数学家、统计学家等反复实践、研究论证,能应用于某一类决策,并且广为传播成为近乎于公式的一种决策模型。公共决策模型也可以理解为“决策公式”。本文仅介绍一下与投资关联度较高的两种决策公式供参考:期望值公式凯利公式

1、期望值公式

所谓期望值,就是把预期损益和损益发生的概率糅合在一起,是每次可能的损益结果乘以发生的概率。期望值既反映了整体收益的期望情况,也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平均值的趋势大小。就投资项目而言,公式可表达如下:期望值=(赚钱数量*赚钱概率)+(赔钱数量*赔钱概率),其中赔钱表达为负数。如果重复次数无穷多,最终结果取决于期望值(赌场核心理论就是期望值)。

期望值公式,给我们对于项目决策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维度。如最终期望值为负,则项目就不值得投资。某种程度上,投资高手都是期望值高手,而期望值无需精确计算而是凭借感觉得出是否值得投资的结论。

2、凯利公式

凯利公式是贝尔实验室物理学家凯利先生于1956年提出的一个下注比例的模型,是指在一个期望值为正的独立可重复下注中,如何下注才能使长期本金增长率最大化的策略。凯利公式可表达为:最佳下注比例=(获胜概率*赔率-失败概率)/赔率

就凯利公式的使用而言,有如下需要留意:

(1)如果期望值为负,交易应该终止。即不应该再下注

(2)交易是可重复而不是孤立的,是一定周期内可以稳定下注的,凯利公式才有价值。

(3)系列交易应该是基于稳定交易系统进行的,应在同一或者相近逻辑进行下注

遵从如上要点使用凯利公式进行下注,方可获得最佳下注比例,对仓位管理而言方可为最佳方案。当然,在实际投资仓位下注管理过程中,该公式并不需要精确计算数字,往往模糊的正确更为重要。

如上是投资策略过程中应用最多的公共决策模型。有可能部分投资高手在决策过程中并无有意识的应用这些决策工具,但是实际上其直觉的基础思维就是期望值模型及凯利公式的原理应用。在应用中,期望值解决了是否下注的问题,而凯利公式解决了下注比例的问题(下重注还是一般下注)


03
个性化决策模型


个性
化决策模型,多指众多投资选手在自己的长期投资实践过程中,归纳总结的符合自己交易习惯的决策模型。这些决策模型往往有自己鲜明的决策特色,是自己长期归纳总结出来的结果。现将一些著名投资人的个性决策模型简述如下:

1、约翰涅夫的决策模型

约翰涅夫是美国著名的投资经理,其管理的温莎基金,31年的管理年限内复合回报率达到13.7%,总回报超过50倍。其决策特质是典型的低价股投资,并且用自己归纳总结的“总回报比例”(TotalReturnRatio,简称TRR)决策公式来表达自己的关键决策要素。

总回报比例公式,是指:(盈利增长+分红率)/市盈率。比如我们在2020年下注华润电力时候,推测其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增速约为15%左右,分红约为7%左右,而当时PE为6倍,其TRR约为3.6左右,以该指标为标准判断为严重低估。这个比值越大越好,越大说明被低估的越严重,而约翰涅夫把比值是否超过2作为选股的决策量化标准,超过2才会进入选股决策名单。这个公式原理上和增长型投资的PEG公式有些类似。

除了归纳总结自己的决策公式之外,对于投资标准,约翰涅夫还用文字表达为七个要点:1、低市盈率;2、基本增长率超过7%;3、收益有保障;4、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5、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7、基本面好。
 

2、费雪的决策模型

菲利普费雪也是一位令人尊重的传奇投资经理,号称“成长股策略之父”。其对成长股的认知,以及归纳总结的“成长股15原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基金经理,包括沃伦巴菲特等。其职业生涯也创造了持股几十年获益几十倍的若干经典案例,如德州仪器的十年30倍收益等等。

费雪的主要决策模型是“成长股15原则”,主要包括了产品序列、利润率、良好的人事关系、管理层评估等等。每当费雪发现新的拟投资标的时,就会用“成长股15原则”检查一遍自己的问题清单,最终参考这些原则作出决策判断,并且持续完善,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3、其他基金经理的决策模型

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所言,其投资买入股票的“安全边际”理论,就是买入市值大大低于内在价值的公司。某种程度上看,“安全边际”之中的“市值远低于内在价值”是其重要的决策模型。

巴菲特后期投资中将此理论发扬光大,并且加入了费雪成长股的决策要素,是指价格公道合理的优秀乃至伟大的增长型公司也能提供很好的安全边际,也值得购买。即,即便没有明显低估,如果能用合理价格买入持续增长的伟大公司也能具备安全边际,这个也是其重要的投资决策要素。

04
本人的个性化决策模型

1、睿德信关于投资“硬核资产”的决策模型

硬核资产在睿德信的家族资产配置中占有重要比例。就硬核资产的定义属性及类别,本文不再赘述。在长期投资实践中,本人及睿德信同事共同总结了“硬核资产6要素”,以大致判断硬核资产的可投资性。要点如下:

1、经营时间超长;2、经营难度不高;3、现金流超稳定;4、打七折;5、分红6%以上;6、业务不衰退。

这些重要指标在指导睿德信买入硬核资产的过程中,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帮助,为研究员对于标的的筛选提供了指引,并且避免在该类型投资中犯重大错误。其实,这就是睿德信关于低估硬核资产的决策模型。

2、睿德信关于投资“增长资产”的决策模型

如果说硬核资产能为投资组合提供稳健的底仓配置,那么增长型资产配置则为整个投资组合提供活力,并且占有较高比例。就增长资产的投资决策,睿德信提供了如下“增长四要素”决策模型以指导我们的决策:

1、行业空间够大及行业增速不错(300亿以上/15%增速以上);2、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正在)建立(细分龙头呈现);3、管理层优秀(需要面谈,排除吃豆腐的可能);4、估值合理(不超过1.5倍PEG)。

以上为睿德信家族资产配置实践过程中的决策模型呈现,并非完美。但是归功于团队持续归纳总结,决策模型的持续修缮,最终能在整个投资策略实施过程中带来长期持续稳定的投资业绩。在实际呈现过程中,我们管理的家族信托资产能以远低于沪深300的波动率,获得远高于沪深300的收益率,原因也在于坚持长期归纳总结后,不断优化完善决策模型并践行之。

总之,投资决策模型是投资选手在长期投资策略过程中持续归纳总结的决策关键要素,其关键是要指导决策行为的实施;其次是让投资研究团队对于未来寻求投资标的方向有更好的指引,还能避免老大决策过程中的“尽在不言中”。每一位投资选手都需要建立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决策模型,并且从简单的清单开始,日拱一卒,持续精进。只有如此,才能从笃定的认知转换为坚决的执行,才能持续的提升决策能力。

  • 联系我们

    总机 0755-33368600

    邮箱 info@readysun.net

  • 总部地址

    睿德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办公室)

    Readysun Investment Group-Shenzhen office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888号东海国际中心B座11层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深圳市睿德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55105号-1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